市商务局:服务企业保障民生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从“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市民满意度等五方面对包括青岛市在内的36个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面对更高的工作要求,市商务局秉承“开放创新、兴商利民”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与农业、畜牧、食药等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高标准制定“菜篮子”工作意见,统领全年工作,“菜篮子”工程建设始终走在生产稳定发展、质量安全可靠的发展轨道。同时面对全国餐饮业发展逐渐回暖的形势,以实施“一业一策”行动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对餐饮行业加强引导和规范,助推本地餐饮业不断转型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3.08亿元,同比增长12.8%,餐饮业在促进消费、吸纳就业、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今年以来,市商务局以“互联网+”和“农超对接”为抓手,完善“胶州市生态菜篮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流通企业等60余家次参加第六届中国(莘县)瓜菜节、“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青岛推介展示会、青岛市“农超对接”暨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等省内外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资源全面对接。实施“阳光食品工程”,今年培育“阳光食品工程”供应单位7家,打通了我市农产品向青岛市范围内各大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集团消费单位的供货渠道。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开辟“绿色通道”,今年新增配送车19辆,并正式启用“菜篮子工程配送车”新标识。
抱团发展,搭建“菜篮子”产业联盟。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菜篮子”工作提升发展,为企业搭建创新合作的新平台,打破“菜篮子”产业链上各生产、流通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在对我市生鲜食品类领军企业、大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及市辣椒协会、大白菜协会、生猪养殖协会等“菜篮子”行业相关协会进行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搭建青岛市“菜篮子”区域(胶州)产业联盟。12月15日,青岛市“菜篮子”区域(胶州)产业联盟启动揭牌仪式举行,初步建立了以胶州市菜篮子商品协会为主导,其他生鲜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行业协会为补充,涵盖农副产品育种、研发、交易、配送以及餐饮、金融、电商等行业60余家企业的大型组织机构。
严格监管,提高“菜篮子”市场保障能力。为促进菜篮子商品供给侧改革,市商务局以发展“生态菜篮子”为理念,在保障“菜篮子”商品供应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品质,引导“菜篮子”消费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建立“部门监管、市场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菜篮子”市场流通网格化监管模式,督导各成员单位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和行业管理,全面提高“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为切实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量足价稳,抓好“菜篮子”青岛市控蔬菜保障基地建设和管理,认真开展首批市控蔬菜保障基地复审,淘汰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基地,并组织苑戈庄马铃薯、春旺蔬菜等信息化建设程度高、销售流程可追溯、日常管理规范的生产基地申报新增市控基地。今年青岛市新增10处保障基地,我市占5处,是新增数量最多的区市。
加强引导,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随着商务部《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餐饮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我市餐饮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低速发展后,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激发我市餐饮企业发展活力,市商务局以“一业一策”行动为契机,编制餐饮业行动计划,推动扶持餐饮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为培育餐饮行业领军企业,鼓励“互联网+餐饮”等新型餐饮发展模式,宣传推广我市特色美食文化等提供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联合市饭店和烹饪协会,把脉餐饮业发展瓶颈,邀请全国知名厨艺大师和酒店管理专家,举办针对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厨师、服务人员等人群的各类餐饮培训6次,引导餐饮企业明确自身优势,精准定位,从同质化严重的餐饮界脱颖而出。
搞活市场,有效拉动餐饮市场消费。今年以来,市商务局联合食药局、饭店和烹饪协会、菜篮子商品协会等单位举办多次美食评选、促销、展销活动,拉动餐饮市场消费。为引导全市餐饮行业打破传统宴席菜单模式,提高宴会整体服务水平,年初在金世缘大酒店成功举办 “欣旺达”杯主题宴席创新大赛暨喜事联盟对接会,邀请国家级评委对各大餐饮企业制作的主题婚宴、百岁汤米宴进行现场品鉴,同时现场组织婚庆、服装、珠宝等婚喜宴相关商家举办喜事联盟对接活动,促进餐饮企业与其他相关行业资源共享、抱团营销。9月30日-10月4日在胶州市常州路北段(新源利群东侧)举办“胶州市首届O2O企业商品暨美食体验展销会”,日接待客流2万多人次,日营业额100多万元,有效拉动了节日消费,同时以“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服务营销手段,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为广大市民打造了一个集吃、购、游于一体的国庆中秋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