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铸辉煌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于悄然无声;砥砺前行,绘就一幅幅壮美的惠民画卷。
五年来,我市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连续两届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获评山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山东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示范县(市、区)。
基础设施覆盖城乡
五年来,我市按照“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共建共享”的思路,全力构建城乡“十分钟”文化服务圈。
在市区,市民文化中心、市会议中心剧院、大沽河博物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市会议中心剧院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部分剧目展演活动。全面开放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设市民大讲堂,定期举办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目前市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在镇街,按照“七室一场”标准先后对12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改建,全部达到省一级站水平;建成启用了全省第一个镇级数字影院和村级数字影院,新建小广场300余个。在村居,共建成文化阵地800余个,在青岛市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市城乡全覆盖。大力实施文化志愿者联村“1+5+N”工程,文化志愿者队伍达300余人,培育了800余名村庄文化活动带头人,组建了60余支“邻里艺术团”。
城乡活动欢乐万家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结合“育”文化,每年送戏、送歌舞演出下乡8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余场,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今年9月,在全省送戏下乡暨“一村一场戏”工作交流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
这五年,我市每年举办新春秧歌会、戏曲演出月、文化志愿者“微演艺”走基层、文化惠民村村行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次。每年5月至10月,举办“尚德胶州之夏”广场文艺周周演,全年累计组织歌舞、曲艺、乐器演奏等专场演出近90场。每两年举办一届胶州秧歌大赛,推出了《猪王娶亲》、《丰收的喜悦》等一批原创秧歌精品。举办了三届“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2016年,举办了首届市民节暨第四届中国秧歌节,包括群星闪耀、大美秧歌等共计举办1000余场活动。依托“三馆三队三会一中心”,提升文化队伍水平,目前全市有专业院团1个,具有公共演出能力的民间剧团30余个,拥有国家一级演员1人,二级演(奏)员8人,三级演(奏)员、舞美设计师23人。
精品创作频获殊荣
五年来,我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
累计创作编排传统和现代茂腔戏、茂腔小戏、秧歌小戏、秧歌舞蹈以及歌曲等节目100余个。其中,歌曲《人间大爱在身边》荣获全国“美丽中国·唱响乐坛”大型音乐展演活动词曲金奖;广场舞蹈《豪情鞭鼓俏秧歌》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表演一等奖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大型茂腔现代戏《秧歌乡的故事》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50万元。今年7月,胶州吹打乐《菠萝翠》、《胶州秧歌风》参加了由文化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民族乐器民间乐种展演,得到了文化部领导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并成功入围参加闭幕式的乐种组合,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在三亚、琼海、澄迈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演。新创作的广场舞《俏秧歌》在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对外交流成效明显
这五年,胶州秧歌代表中国赴意大利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暨“欢乐春节”活动,受到现场近十万名意大利罗马市民和当地华侨华人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赞赏,得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书面表彰奖励;赴澳门参加了第23届中国澳门艺术节,得到澳门官方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居民以及旅澳国际友人的广泛称赞;胶州秧歌《喜洋洋》代表山东省先后赴宁夏银川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2013感恩母亲河”旅游文化节、赴四川达州参加了全国首届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式;胶州秧歌和茂腔赴韩国参加了“中韩建交19周年和21周年文化交流演出”活动;2015年,东小屯村传统胶州秧歌队作为国内唯一一支民间队伍参加了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国际民间艺术周系列演出活动。
胶州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讲好胶州故事,展示齐鲁形象。(李伟)